短文网

短文/随笔/诗歌/散文/心情/作文/唐诗/宋词/故事/成语/日记/语录/哲理

【新刊·作家地理】叶-梅

庚子年,梅花开放的时节极不寻常。

寒冷的风雪似乎都挡在了窗外,一天天凝眸相望的时光里,有人们的焦虑、担忧、悲伤,但仍有更多的期盼、希翼,以及美好的想象。

梅花应该开了。

自然是在寒冬腊月之后的日子里。或大团小簇,烈烈地怒放着,或单枝独翘,傲然昂首,暗红、粉白、浅绿、深紫那么多美妙的颜色,干干净净的,在这天地之间,梅花兀自开放。数千年来,她不畏严寒风霜,也不畏清冷和寂寞,这庚子年间,更是如此。

往年此时,人们在树下花间流连忘返,但眼下却全都自我封闭在家中。武汉,这座以梅为市花的英雄城市,此时被一场疯狂的疫情所笼罩。中国,无数梅花悄然开放的城市和地方也都被疫情所阻隔,人与花儿,难得一见。同时,全球的疫情一直在蔓延,一直到4月中旬还未见好。而梅花,恰在这时节独自开着,散发着幽香,在这阻隔的人世间飘动。

我曾在武汉东湖畔居住过多年,附近有一座清秀的梅园,每到岁末,一树树红梅、白梅、绿梅会渐次绽放,把东湖全都给染香了。我和家人每年都会早早地期盼着,等到花儿将开之时,便迫不及待地去往梅岭,一次、两次,好多次,看也看不够。看也看不够的梅花。

如今,我在北京遥遥地思念,那纯洁无瑕、风骨铮铮的花儿,在这个全人类遭遇灾难的日子里,是怎样孤傲地开放,是怎样度过一天天寂寞开无主的时光?

但其实,梅花并不孤独。

她当与日月相伴,冬日的朝阳,第一缕光就会毫不吝惜地亲近她,爱抚每一片花瓣,冰雪、阳光下的红梅,你可以想见,那是大自然骄傲的存在。而月亮,从来都是梅花最知心的密友,每一朵梅花与皎洁的月光都有过倾心的私语,相互凝视和欣赏,会心地感受虽不同类,但息息相通的宁静和美,那样的呼应,无声胜过有声。

这些,人也懂得。

因此,梅花并不孤独,还因为她不仅开放在大地上,也开放在人的心里。一切爱美的人,一切修为不止的人,一切珍惜自然的人,一切传承中华文化的人,灵魂里都会有一树梅花,她的风骨,她的高洁,自会在心里散发幽香,或近或远。她是中国自古以来珍爱的文化象征。

当诡异的疫情尚在人间徘徊,人类正与之生死相搏之时,这从远古而来的梅花以她悠久的生命力及蓬勃的姿态相伴世间,让人好生感慨,想起来为之一振。

中华大地,那秀丽江南古来也多有梅树,细想起来,当有梅花三品,开品梅之先河。

一、范村梅谱

南宋时,有了一本品梅的奇书。

这是有史以来以文字对梅全面的记载,因写书人住地为江南石湖范村,故名《范村梅谱》。作者在书中称,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与梅。吴下栽梅特盛,其品不一,今始尽得,随所得为之谱。

那写书人便是南宋名臣范成大(1126-1193),平江府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

他对梅满心喜爱,满是怜惜,开篇便道:梅,天下尤物。无问智贤愚不肖,莫敢有异议。

从他的《梅谱》中可以得知,梅这一尤物已经穿越时代,经历了繁华盛世的大唐之后,到得宋朝之时,天下人没有那不爱梅的,对梅的欣赏无可争议。范成大描写道:学圃之士,必先种梅,且不厌多。他花有无多少,皆不系重轻。可见当时一些风雅之士,必在闲情逸致之间摆弄些瓜果菜蔬,但必先种梅,其他的花可有可无,都无关紧要,而梅则是多多益善。

这也是他自己的心境。

他晚年辞职还乡,居住在石湖玉雪坡,既有梅数百本,后来又购下南边邻舍王氏的出租屋七十间,全都拆除,治为范村,以其地三分之一与梅。他将买下的房屋拆了平整成土地,将其三分之一栽种了梅树。当时的梅花在江南一带已是品种繁多,花色不一,范成大将那些梅花品种全都搜集齐全,栽种在他称为范村的土地上。他在修身养性的时光里,一边悉心照看梅花,一边将范村梅花的生长记录为谱,留传后世。

范成大的栽梅为雅植,这两字由他亲笔书写。

他的书法了得,清新俊秀,典雅俊润,与他的诗文在当时一并负有盛名。范成大善书,多受母亲蔡夫人影响,而蔡夫人却是北宋四大书家之一蔡襄的孙女。对范成大的诗书,后人多有评价,明代王世贞曾在《弇州山人稿》中称范成大:归隐石湖时作即诗。无论竹枝、鹧鸪、家言,已曲尽吴中农囿故事矣!书法出入眉山(苏轼)、豫章(黄庭坚),间有米颠(米芾)笔,圆熟遒丽,生意郁然,真是二绝。

用王世贞的话来说,范成大回到家乡所作的诗跟他所种的梅花一样,品种繁多,但大都写的是农家田园之故事,他的书法又在苏轼、黄庭坚,甚至米芾的笔法之间,既圆熟而又有生气。或许,他笔下的郁然生意恰是来自他对农事栽种的熟稔,所以深得百姓所喜爱。人们传说,范成大与陆游性情相投,同在成都为官时,常在一起饮酒赋诗,范成大每每当场挥笔书写,孰料那落在纸上的墨迹尚未干,街上的士女便已争相传诵,并被乐府传唱于弦歌,被人们题写素屏团扇之上,爱不释手。

范成大于五十四岁时所书《明州赠佛照禅师诗碑》,名噪一时,虽然此碑后来遗佚,但现仍有宋拓本藏于日本东福寺。

他的雅植并非故作风雅,而在于满腹诗书。

幼年聪慧的范成大十二岁时便遍读经史,十四岁时开始创作诗文,后来在昆山坚严资福禅寺读书,十年不出。范成大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(1154)开始为官,他登进士第,数次出任地方官员,从州守至制置使。曾在今浙江丽水、宁波,广西桂林,四川成都,江苏南京等地做过不少好事,修复堤堰、兴修水利、建桥梁修古迹,还大力提倡减税、罢科籴,赈饥民、济贫乏,他一路为政,兴利除弊,不遗余力,是一位好官。

最令后人称道的是他不辱使命,作为泛使出使金国一事。

乾道年间,宋孝宗即位之后,为收复北方失地,发动北伐,但由于措置失当,将领失和,宋军兵败宿州,不得不与金国重新签订隆兴和议。在新的和议中,金国做出了一些让步,但对两国递交国书的礼仪等依然延续之前的绍兴和议,带有屈辱色彩。主战派虞允文任相之后,奏请宋孝宗,建议派遣泛使到金国去更改受书礼仪和要求归还河南宋朝皇陵之事,宋孝宗深以为然。但此次出使,显然是要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,一语不合,或许就会惹恼金国人而丢了脑袋,朝中官员有的不能胜任,有的根本不敢前往。虞允文推荐李焘和范成大二人作为使者人选。那李焘是史学典籍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的编撰者,却是才高胆小,吓得忙私下里找到虞允文,说这次前去,金国肯定不会答应我们的要求,而我们若是坚持,那就只会是以死相争。丞相你这是杀我呀。

话说得可怜,李焘躲过了这场使命。但同为读书人的范成大却是豪气满怀,慷慨就任,宋孝宗见他这番模样,也不由得感慨,说他气宇不群。

范成大抱定必死之心,来到金国首都中都(今北京),朝见金国皇帝金世宗完颜雍,大义凛然,并当场递交国书。金世宗大为震怒,因为按照之前的礼仪,还有很复杂的程序,其中就含有对宋代皇帝的轻慢之意,金国太子完颜允恭恼羞成怒,拔剑就要当场杀死范成大,武士们也一个个就要扑向范成大,而范成大屹立不动,毫不畏怯。后来还是经越王阻止才作罢。他回到会同馆后,有一金国的小吏悄悄告诉他,有大臣主张要将他长期扣留,范成大遂作《会同馆》一诗,诗中明志:

万里孤臣致命秋,此身何止一沤浮。

提携汉节同生死,休问羝羊解乳不?

忠义爱国,正气浩然。范成大出使金国,虽然没能完全达到预先的愿望,但在金国朝堂上不辱使命,临危不惧,就连金国的君臣们也都对他刮目相看,他坚守气节,昂然而归。《宋史》对范成大出使金国一事评价甚高:成大致书北庭,几于见杀,卒不辱命。俱有古大臣风烈,孔子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者欤?

范成大阅历深厚,他在多年为官生涯中南至桂广,北使幽燕,西入巴蜀,东薄邓海,熟知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,对民生疾苦了然于心,他在《后催租行》中借老农之口说道:去年衣尽到家口,大女临岐两分首。今年次女已行媒,亦复驱将换升斗。室中更有第三女,明年不怕催租苦。可谓字字泣泪,却在无尽辛酸和冷隽之中。

出使金国归来后,范成大写了一本《揽辔录》,记载了他出使金国一路的所见所闻,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疾苦和悲愤。他亲临其境,感触痛切,所写的诗行完全不同于当时南宋其他诗人对中原情景的想象,若用当下的文学评价而言,则是当之无愧的非虚构,如《青远店》《州桥》《双庙》等。州桥南北是天街,父老年年等驾回。忍泪失声询使者,几时真有六军来?此诗为他过汴京时所作,短短几句以白描手法,将失去故园的人民盼望光复的殷切及悲苦跃然纸上,表达了对议和不战的激愤失望。而今读来,仍能感到一腔热血爱国情。

范成大与杨万里、陆游、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,又称南宋四大家,现存于世的诗有1900余首。钱钟书曾在《宋诗选注》中谓之: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。这评价可谓中肯。

清代石韫玉称他:达於政体,使不辱命。晚归石湖,怡神养性。范成大晚年回到家乡苏州石湖,修身养性,还专心做了一件事,也就是写成了《范村梅谱》。

范成大酷爱梅花,本是当时赏梅、咏梅、艺梅、记梅的名家,晚年回到家乡苏州石湖后种梅、品梅,号称石湖居士,他悉心建造的梅园,精心栽种的梅花成就了他的《范村梅谱》。这部著作是我国,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梅花专著,文字清新,富有韵致,不仅有花色品种的记录、梅花的栽培传述,更有对梅的格调之初创。是一部对于我国梅花的绵延、梅花精神的培育有着启蒙意义的专著。

《范村梅谱》中记载了梅花品种12个,如江梅遗核,野生不经栽接者,又名直脚梅,或谓之野梅。百叶缃梅,别有一种芳香,比常梅尤秾美,不结实。早梅花,胜直脚梅,吴中春晚二月始烂慢,独此品于冬至前巳开,故得早名。重叶梅,花头甚丰,叶重数层盛开,如小白莲,梅中之奇品。绿萼梅,凡梅花跗蒂,皆绛紫色,惟此纯绿,枝梗亦青,特为清高。还有官城梅、消梅、鸳鸯梅、杏梅花、蜡梅等。

从《范村梅谱》中可知,符都卖花者冬初折未开枝,置浴室中,熏蒸令拆即折梅插瓶宋代已盛行,那时的花农已摸索出催花技术,为了早些卖出梅花,挣得好价钱,于初冬梅花含苞待放之时,便剪取梅枝置于热气蒸腾的浴室中,这样含苞之梅就早早绽开了。

范成大也写到从前的古梅,称:古梅会稽最多,四明吴兴亦间有之。其枝樛曲万状,苍藓鳞皴,封满花身。又有苔须垂于枝间,或长数寸,风至绿丝飘飘可玩。幸得知音,范成大尝试会稽移植十本,一年后花虽盛发,苔皆剥落殆尽,尽显生机。他自有分析,水土不合者不变移,因会稽与苏州接壤,故土宜或异同,古梅才与此地相宜。并说凡古梅多苔者,封固了花叶之眼,惟鐻隙间始能发花,花虽稀而气之所钟,丰腴妙绝。苔剥落之后,则花发仍多,与常梅同。

四方为官,广闻博见的经历让他用笔从容,《梅谱》中随笔记下好些梅之奇古趣事。他写到离成都二十里的地方,有一株卧梅,偃蹇十余丈,气势昂然,相传为唐物,谓之梅龙。好事者载酒游之。此外,有一清江酒家,有大梅如数间屋,傍枝四垂,周遭可罗坐数十人。后来被任子盐运使买了,当作了自家的凌风阁,后来又进一步建筑一个很大的园林,谓之盘园。

因对梅的喜爱便有了梅的故事,更有了对梅的品格之探究。范成大一生以梅为题写了170余首诗,清新妩媚,别有风韵。如《霜天晓角梅》:

晚晴风歇。一夜春威折。

脉脉花疏天淡,云来去、数枝雪。

胜绝。愁亦绝。

此情谁共说。

惟有两行低雁,知人倚、画楼月。

范成大晚年在石湖写下《梅谱》《菊谱》等,田园风华,芳香其中。后人对范成大的评说如云,其中包含对《范村梅谱》的评价也极盛。梅以韵胜,以格高,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奇者为贵。范成大《梅谱》的后序是这部书的点睛之笔,他首次将对梅的欣赏提升为品韵、韵致和品格、格调。而他出使金国的气节,抚贫哀农的仁慈,也都在对这品格的领悟及行为之中。

或许可以说,从《范村梅谱》开始,从远古而来的梅,不仅让人看到了她姣好的模样,嗅到了她清雅的幽香,还悟到了她的精魂。

她不再仅是山野间的一株植物,她与中华民族的气脉相向而行,融为一体。

二、为烟尘不染梅品

梅是有品格的。赏梅、品梅的人也应是有品格的,否则,不可能真正领略梅的风韵。同时,赏梅、品梅又一定要有十分的讲究,几千年的中国文人,积淀了深厚的梅花文化,有着高超绝妙的审美方式,宋代的张镃撰写的《梅品》便是其中一朵奇葩。

张镃(11531221?)原字时可,因慕郭功甫,故易字功甫,号约斋。南宋文学家,先世成纪(今甘肃天水)人,寓居临安(现浙江杭州),卜居南湖。出身显赫,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,刘光世外孙。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,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人物。隆兴二年(1164),为大理司直。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。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,迁司农寺丞。开禧三年(1207)与谋诛韩侂胄,又欲去宰相史弥远,事泄,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,卒于是年后。

张镃出身华贵,能诗擅词,又善画竹石古木。尝学诗于陆游。尤袤、杨万里、辛弃疾、姜夔等,皆与之交游。《齐东野语》载其园池声妓服玩之丽甲天下,又以其牡丹会闻名于世。今传《南湖集》十卷,《仕学规范》四十卷。

杨万里在他为张镃所作的《约斋南湖集序》写道:初予因里中浮屠德璘谈循王之曾孙约斋子有能诗声,余固心慕之,然犹以为贵公子,未敢即也。既而访陆务观于西湖之上,适约斋子在焉。则深目颦蹙,寒肩臞膝,坐于一草堂之下,而其意若在岩岳云月之外者,盖非贵公子也,始恨识之之晚。

可见后来居于这南湖的张镃满面忧愁、清癯瘦削的模样,已退却了贵公子的华服戾气,因此让杨万里觉得相见恨晚。

张镃能诗善画,杨万里也是擅长赏梅吟梅的诗人,二人心性相通,后来交情不浅。

《梅品》写于1194年,是一部品梅的宝典。与先于他的范成大的《梅谱》有异曲同工之呼应,成为欣赏和研究梅文化的学者不断开掘的重要财富。《梅品》全文只有800余字,但却是精粹之极,最早收集在宋末元初文人周密(12321298)的笔记专著《齐东野语》之中,世代相传,在此也不能不录,请读者自品:

梅品

梅花为天下神奇,而诗人尤所酷好。淳熙岁乙巳,予得曹氏荒圃于南湖之滨,有古梅数十散辍,地十畆。移种成列,增取西湖北山别圃红梅,合三百余本,筑堂数间以临之,又挟以两室,东植千叶缃梅,西植红梅,各一二十章,前为轩楹如堂之数。花时居宿其中,环洁辉映,夜如对月,因名曰玉照。复开涧环绕,小舟往来,未始半月舍去。自是客有游桂隐者,必求观焉。顷者太保周益公秉钧,予尝造东阁坐定,首顾予曰:一棹径穿花十里,满城无此好风光。盖予旧诗尾句。众客相与歆艳。于是游玉照者又必求观焉。值春凝寒,反能留花,过孟月始盛。名人才士,题咏层委,亦可谓不负此花矣。但花艳并秀,非天时清美不宜,又标韵孤特,若三闾、首阳二子,宁桥山泽,终不肯頫首屏气,受世俗湔拂。间有身亲貌悦,而此心落落不相领会,甚至于污亵附近略不自揆者,花虽眷客,然我辈胸中空惆,几为花呼叫称寃,不特三叹而足也。因审其性情,思所以为奖护之策,凡数月乃得之。今疏花宜称、憎嫉、荣宠、屈辱四事,总五十八条,揭之堂上,使来者有所警省,且示人徒知梅花之贵而不能爱敬也,使与予之言传布流诵亦将有愧色云。

花宜称,凡二十六条

为澹阴;为晓日;为薄寒;为细雨;为轻烟;为佳月;为夕阳;为微雪;为晚霞;为珍禽;为孤鹤;为清溪;为小桥;为竹边;为松下;为明牕;为疏篱;为苍崖;为绿苔;为铜瓶;为纸帐;为林间吹笛;为膝上横琴;为石枰下棋;为扫雪煎茶;为美人澹妆篸戴。

花憎嫉,凡十四条

为狂风;为连雨;为烈日;为苦寒;为丑妇;为俗子;为老鸦;为恶诗;为谈时事;为论差除;为花径喝道;为对花张绯幙;为赏花动鼓板;为作诗用调羹驿使事。

花荣宠,凡六条

为烟尘不染;为铃索护持;为除地镜净、落办不淄;为王公旦夕留盻;为诗人阁笔评量;为妙妓澹妆雅歌。

花屈辱,凡十二条

为主人不好事;为主人悭鄙;为种富家园内;为与麄婢命名;为蟠结作屏;为赏花命猥奴;为庸僧牎下种;为酒食店内插瓶;为树下有狗矢;为枝下晒衣棠;为青纸屏粉尽;为生猥巷秽沟边。

开篇可谓序,写到他购地植梅造园的经历,描述那美丽的梅园一棹径穿花十里,满城无此好风光,竟招引得前来赏梅的客人络绎不绝,更有那一个个名人才士在梅园里摇头摆尾,题咏词赋。但张镃看来,好些人只是附庸风雅,胸中并无点墨,不仅谈不上品梅,还甚至于污亵梅林。张镃看得难耐,为告诫那些徒知梅花之贵而不能爱敬的世俗之辈,特地写了这《梅品》一文,文中列出花宜称花憎嫉花荣宠花屈辱等相关58条,一条条写得清楚,道得明白,竟张贴在梅园的玉照堂之上,前来探梅的客人必先审之,才能进得园去。

张镃的《梅品》惊世骇俗,将一班自谓高雅却难免庸俗之人打回原形,即使千年之后的今天,读到这些文字,也让人肃然起敬,并不得不一日三省。《梅品》讲究十分精细,一为天时地利,二是境遇与摆设,三为花品与人品,四指雅趣与脱俗。

古人常把良辰、美景、赏心、乐事相提并论,认为四者兼而得之实乃人生一大幸事,《梅品》亦如此。花艳并秀,非天时清美不宜,只有在适当的天时良辰之间,才能领略品梅的最大兴味。

花宜称指的是赏梅品梅最相宜的环境,无一不是淡雅高洁之处,细细看去,倒叫人意会得梅之佳妙,也在环境的烘托之中。如那淡阴晓日,薄寒时节细雨纷纷,朦胧轻烟又有佳月映照,还有那夕阳之下雪花伴着晚霞,珍禽孤鹤相守一旁或翩翩起舞;若寻那去处,总在清溪小桥,竹边松下,明窗疏篱左右,只见苍崖绿苔,铜瓶纸帐,又听林间吹笛,膝上横琴,或是石坪下棋,扫雪煎茶,再有难言之妙,更在美人淡妆簪戴,红袖添香。

张镃这人本来就能诗善画,在《梅品》一文中对最适宜于赏梅的相关景物作了诗意的勾勒,这一番情景,是中国古人造化的美好,即便是今日高楼林立,飞机高铁,车水马龙,灯红酒绿,也难抹去人们心中所向往的古人之种种淡雅,若要活得有情致,这花宜称便是教科书也。

张镃以梅花的品格联想到了三闾大夫屈原和首阳二子伯夷、叔齐的人格,同样是标韵孤特,终不肯俯首屏气,受世俗的煎拂。《梅品》中谈到品梅时忌讳俗子恶诗,谈时事,论差除,花径喝道,与粗婢命名等。张镃对梅的理解深入辟里,对人的理解也入木三分,平日里看得多了,对蜂拥而至,到他的梅园来观赏、找乐子的人们,他早已分出雅俗,面对那些不堪的煞风景的行为忍不住叱之,直白地点出树下有狗屎,枝上晒衣裳是梅的屈辱,想来当年这样的情景已并非偶然,让这位诗书在胸的梅痴忍无可忍。

《梅品》影响深远,其中对赏梅各种雅境的描述,如一张张精美的绘图,给后世的园林、建筑极好的提示,在许多有名的园林建筑中,无有不参照和借鉴它的,还远远流传影响到日本、韩国、东南亚一带。

张镃的《梅品》与范成大的《梅谱》的出现并非偶然。王国维在《宋代之金石学》一文中说道: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,与文化之多方面,前之汉唐,后之元明,皆所不逮也。唐、宋之际,社会经济水平有了很大发展,世人日常娱乐也随之趣味多加,由贵族阶层整体下移至平民社会,因此出现宋人撰写的多种记录城市休闲活动的谱录,与前代多与生产种植内容相关的著述大有区别。北宋时人即撰写了数量颇众的园林花卉、文人清赏类谱录,如欧阳修《洛阳牡丹记》、沈立《海棠记》、杜绾《云林石谱》、苏易简《文房四谱》等。

而对梅花的观赏始于汉初,盛于南北朝,逐渐开始萌生独有的梅花文化,范成大的《梅谱》、张镃的《梅品》,还有宋伯仁的《梅花喜神谱》等于南宋时期应运而生,它们各具特色,成为我国古代梅文化的宝贵典籍。

《梅谱》侧重于江南所植梅花品种性状及栽培嫁接技艺,并提出了梅花品格一说;《梅花喜神谱》以木刻版画并配以诗咏的形式展示梅的神韵;而《梅品》则将品梅赏梅的全过程上升到了美学的高度。

三、梅妻鹤子

北宋有一著名隐逸诗人林逋(9671028),字君复,后人称为和靖先生,奉化大里黄贤村人。他通晓经史百家,书载性孤高自好,喜恬淡,勿趋荣利。长大后,曾漫游江淮间,后隐居杭州西湖,结庐孤山。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,与高僧诗友相往还。每逢客至,叫门童子纵鹤放飞,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。

林逋隐居西湖孤山,终身不仕不娶,唯喜植梅养鹤,自谓以梅为妻,以鹤为子,人称梅妻鹤子。

他以湖水山岳为伴,相传20余年里,足迹不及城市,以布衣终身。当朝丞相王随、杭州郡守薛映均敬其为人,又爱其诗,时常趋往孤山与之吟诗唱和,并出俸银为之重建新宅。范仲淹、梅尧臣也惺惺相惜,与林逋有诗唱和。大中祥符五年(1012),皇帝宋真宗闻其名,赐粟帛,并诏告府县存恤之。林逋虽心存感激,但从不以此骄人。世人多劝其出仕,均被他婉言谢绝,说:然吾志之所适,非室家也,非功名富贵也,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。

这在如今看来,林逋君是为最早的珍惜自然的文人之一,拒绝世俗万般诱惑,只与山水相伴。

老之将至,他为自己在宅院附近修了一座墓,并作诗:湖上青山对结庐,坟前修竹亦萧疏。茂陵他日求遗稿,犹喜曾无封禅书。以从未做官为荣。他作诗也是随就随弃,从不留存。有人问:何不录以示后世?他答道:我方晦迹林壑,且不欲以诗名一时,况后世乎?且有爱他诗文的有心人偷偷记之,终得以存词三首、300余首诗传世。林逋去世之后,宋仁宗嗟悼不已,赐谥和靖先生,葬孤山故庐侧。(见《宋史》卷四五七《隐逸传》。宋代桑世昌著有《林逋传》,后人辑有《林和靖先生诗集》四卷,故宫绘画馆藏有所书诗卷等。)

林逋善绘事,工行草,可惜所作之书画从不传诸于世。人称他的书法瘦挺劲健,笔意类欧阳询、李建中而清劲处尤妙。他的诗文,多写西湖的优美景色,或自写胸意,隐逸生活闲适情趣,多有奇句,孤峭浃澹,风格澄澈淡远,而未尝存稿,少有留传,即受到许多名士的赞誉。陆游谓其书法高绝胜人。苏轼高度赞扬林逋之诗、书及人品,并诗跋其书:诗如东野(孟郊)不言寒,书似留台(李建中)差少肉。黄庭坚云:君复书法高胜绝人,予每见之,方病不药而愈,方饥不食而饱。林逋书法存世作品仅3件,《自书诗帖》是其中篇幅最长者。明沈周诗云:我爱翁书得瘦硬,云腴濯尽西湖绿。西台少肉是真评,数行清莹含冰玉。宛然风节溢其间,此字此翁俱绝俗。

一生以梅为妻的林逋,清冷幽静,闲淡浑远,是为赏梅品梅的至真至诚。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里,他洁身自好,艰守着一份独立性情,也因而成为后世无数知识分子仰慕的精神偶像。

宋室南渡之后,杭州变成了帝都。孤山上到处修建皇家寺庙,山上原有的宅田墓地等全被迁出,唯独留下了林逋的坟墓。但在南宋灭亡之后,有盗墓贼以为林逋是大名士,墓中的珍宝必定极多,于是去挖。可是坟墓之中,陪葬的竟然只有一只端砚和一支玉簪。(张岱《西湖梦寻》)端砚乃砚之珍品,是林逋平日自用之物,那只玉簪却来自哪位美妙的女子,他们之间又藏有什么秘密,人们不得而知。

但可以料定的是,终身未娶的林逋并非无情之人,在他仅存的三首词里,有一首让人浮想翩翩:

吴山青,越山青。

两岸青山相对迎,

谁知离别情?

君泪盈,妾泪盈。

罗带同心结未成,

江头潮已平。

他一生不娶,无子,但有好些侄子,甚至若干年后,有人自称为他的七世孙。清代施鸿保《闽杂记》中记载:清嘉庆二十五年,林则徐任浙江杭嘉湖道时,曾亲自主持重修杭州孤山林和靖墓及放鹤亭、巢居阁等古迹。可见林逋受到的重视。修葺期间曾发现一块碑记,记载林和靖,也就是林逋确有后裔。这后裔或许是过继兄之子,也未可知。后来出现一趣事,有一叫林洪的撰文《山家清供》,自称福建泉州人,宋绍兴间进士,青年时代游读于杭州,想在江浙一带跻身士林。有一次,他就自称是林逋七世孙,当即被很多人讥讽,有人还作诗云:和靖当年不娶妻,只留一鹤一童儿。可山认作孤山种,正是瓜皮搭李皮。

但另有《闽杂记》中记载,与林洪同时代的诗人施枢之却认为林洪的确是林逋七世孙,并作诗《读林可山西湖衣钵诗》为之佐证:梅花花下月黄昏,独自行歌掩竹门。只道梅花全属我,不知和靖有乃孙。

这自称林逋七世孙的林洪游历江淮二十秋,也善诗文书画,著有《西湖衣钵集》《文房图赞》,还有《宫词》二首,《冷水亭》一首收入《千家诗》。林洪常游园作画,对园林、饮食也颇有研究,所著《山家清事》记述了山林清雅的玩赏,《山家清供》二卷则写到了闽菜的历史源流,常被后人引述。

这七世孙无论真假,倒是给梅妻鹤子的林逋多了一段佳话。

但留在人间最值得念想的,仍是这人对梅的情分。有道是:金谷年年,乱生春色谁为主?余花落处,满地和烟雨。又是离歌,一阕长亭暮。王孙去。萋萋无数,南北东西路。(林逋《点绛唇金谷年年》)。春秋岁月,多少富贵王孙都变作了萋萋荒草,却有那清莹含冰玉。宛然风节溢的《山园小梅》成为千古绝句。

山园小梅

众芳摇落独暄妍,占尽风情向小园。

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

霜禽欲下先偷眼,粉蝶如知合断魂。

幸有微吟可相狎,不须檀板共金樽。

这一联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,引来多少人赞不绝口,誉为咏梅的绝唱。梅花的美,不同于牡丹的富丽,也不同于桃花的夭艳,她美在淡雅娴静。林逋这诗只写她的姿态和香气,疏疏落落的梅枝,纵横交错,映在清浅明澈的池塘中,黄昏的淡月下,飘散着缕缕幽香,极为和美。

可以亲近梅花的,所幸有那低吟的诗句,而不须奢侈的歌舞和酒宴。幸有微吟可相狎,不须檀板与金樽,在这独居西湖孤山的江南才子林逋的目光里,梅是有情感、有品格的美人,他与梅之间朝夕相伴,心心相印,精神契合为一体,也称得是心有灵犀的伴侣呵!

江南梅花,一品二品再品,多少韵味理会得?

作者简介叶梅

叶梅,从事文学创作、编辑多年,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、中国散文学会会长。近年作品有小说集《歌棒》《青云衣》《玫瑰庄园的七个夜晚》,散文集《根河之恋》《追云记》,长篇纪实《美卿》《大对撞》(《粲然》),长篇传记《西厢梦王实甫传》等。有多种作品获奖、转载,并翻译成英、法、日、韩、蒙古、阿拉伯、保加利亚、印地语、俄罗斯等文字。

随机推荐:
妈妈裤春 固态硬盘120 便秘 排宿便 复古单鞋女 实心银手镯 去死皮洗面奶男 苹果x手机壳可爱 代餐饼干饱腹 小钱包 零钱包 黄桃 新鲜水果现货 中老年 棉麻 女装 文艺日系 女式短裤 美术版权登记 小红书推荐 3只松鼠 一箱 整箱 全封闭电动车 塑料面碗 电梯卡 5g手机 全网通 更多精选文章>>>

本站由EMLOG强力驱动

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/整理,本站纯公益性用途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